演講者:馮海燕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早上好!我是一個偽球迷,對足球的喜愛僅限于看點球大戰或精彩的進球回放。不過這并不妨礙我了解那些優秀的足球運動員,譬如c羅。
今年5月,接受媒體采訪的C羅說,“如今的我,有著23歲的身體。”他沒有夸大事實。曾經站在足壇頂峰的偉人,貝利34歲退役,馬拉多納30歲之后狀態急劇下滑,被譽為“外星人”的羅納爾多30歲后變成地球人。而33歲的C羅,歲月仿佛在他的身體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在上個星期的世界杯的兩場比賽里,他扛著自己的球隊打贏了對手,創造了一個奇跡。奇跡的背后是高度的自律。他每天堅持鍛煉,睡眠、飲食都很有規律。他自律到什么程度呢?每天攝取的食物都是低糖、低脂,以至于前隊友告誡人們不要答應c羅的請客,因為他的餐桌上只有沙拉,雞胸肉和水。除非有比賽任務,否則他極少在晚上11點之后睡覺,每天的睡眠都不少于10小時。在皇馬,工作人員喜歡用“瑞士手表”來形容C羅的規律性。表面上看,這種生活未免呆板乏味,失去了很多享受和快樂,但也正因如此他的巔峰狀態才能異常持久。
再來說說我們。我是個語文老師,通常每接手一個班我都會要求學生做摘抄。一開始的時候,人人都能按質按量做好,過一個月左右,就有那么三五個同學開始感到不耐煩,書寫變得潦草,再過半個學期,就有小部分人開始偷懶,減少字數,再往后就有同學遲交,最后要老師催交,被催交時可能還要質疑:做這些事到底有什么用?不過可喜的是有不少同學能夠始終堅持認真完成,并用他們的行動回答了前者的質疑:在日復一日月復一月的摘抄過程中,有人寫字變漂亮了,有人積累了素材,有人培養了讀書動筆的習慣,有人獲得了感悟,有人養成了耐性,有人愛上了美的語言。最終做摘抄變成了他們內在的學習需求。
說實話,我們很多人不是被別人打敗的,我們是被自己打敗的,我們給自己的惰性給自己的拖延給自己的任性打敗了。面對普通的作業我們尚且不能克制偷懶,堅持認真完成,又何談變得優秀呢?我們無法強求c羅般的天賦,但我們可以學習他的做法,那就是自律。
當我們希望自己變得更優秀時,只有他律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更需自律。他律是底線,自律才是真正的嚴格要求。一個人最大的勝利就是用自律戰勝惰性。
我們很多同學喜歡說某某人是學霸,其實成績出眾只是學習能力的一種證明,霸字本質上體現了一種可貴的掌控力,學霸的學習刻苦程度往往超出普通人能夠承受的范圍,因此只有對自己學習生活表現出最大的主動性和最堅決的執行力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學霸。我校第一屆畢業生戴舒華2013年被清華大學錄取。她初中到高中六年期間拒絕任何理由的趴桌,始終挺胸抬頭沒有靠過椅背。同一屆畢業的王玥怡考托福時,連續八個月的時間里,每天六點起床背單詞,跑步,從未間斷。這些事情在很多人看來并不難,甚至堅持一兩個月也可以,但是能堅持8個月的很可能不多,堅持6年的可能只有一兩個。戴舒華和王玥怡用她們的行動闡釋了學霸的自律,而這也正是她們優秀的緣由。
一年一度的中高考過后,就會發生全校性的系統升級,初一升初二,初二升初三,高中亦如此。不管是哪個年級的升級,級別的增加不應該是數字的簡單疊加,而應該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兑捉洝酚性疲阂簧?,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樣說來,即將升入初三高三的同學面臨的是很多種可能,但不管是哪種情況,想要變的更優秀,未來更精彩,都不應該只是依靠別人對自己的要求,而是要盡早養成自律的習慣。對我們來講,自律并不困難,好的堅持就是自律。上課不趴桌是好的,那就堅持下去;每天讀一個小時的書是好的,那就堅持下去;認真完成作業是好的,那就堅持下去;傍晚五點鍛煉身體是好的,那就堅持下去……慢慢的,你就會發現你的人生越來越精彩。
演講者簡介:馮海燕老師是高二年級語文教師,高二8班班主任。曾多次獲評學校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曾指導多位學生參加作文比賽獲得國家級獎項。